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检测指南2018-11-30
1.IHC是确定HR状态最佳方法
专家组通过对不同IHC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发现,ER/PR IHC检测无金标准可供参照。当实验室准备开展或变更检测方法时,应参照经临床验证的方法对拟实施方案进行验证,并要求达到一定的符合率(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0%,阴性结果为95%)。 b# Q9 w; c" w
此外,专家组还对适宜测试的人群达成了共识:①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②对于同时多发性癌,应至少对其中一个病灶进行检测,以最大者为佳;③对复发病例应再行检测,以便验证之前结果的可靠性或评估肿瘤生物学是否发生了变化;④对于新诊断的DCIS,由于最新研究提示采用内分泌治疗可使其发展至浸润癌的危险降低40%~50%,专家组认可对这类患者进行ER状态评估的价值,但不作正式推荐,是否检测由患者和医师决定。
2.IHC检测阳性、阴性界值更新
有研究表明,ER/PR IHC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可提供有价值的疗效、预后预测信息。其中,ER水平与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无复发生存(RFS)、5年生存率、至治疗失败时间(TTF)、内分泌治疗反应和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R水平与OS、TTF、内分泌治疗反应和复发时间呈正相关。PR状态可能提供独立于ER外的附加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于绝经前患者。这些研究表明,具有高水平HR表达的患者,其具有阳性转归的可能性很高,因此HR检测结果可影响肿瘤医师和患者的治疗决定。
大规模研究表明,HR水平在肿瘤细胞低水平表达(1%)时即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基于他莫昔芬和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在降低死亡率方面的确切作用及其相对低毒的特点,专家组认为,在低水平ER状态下即可考虑采用内分泌治疗,因此将≥1%阳性细胞作为阳性界值(<1%为阴性界值)。专家组意识到,新界值的启用将会使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比例轻度上升,因此同时推荐,对于ER低水平表达(1%~10%弱阳性)的患者,肿瘤医师可与其讨论内分泌治疗的利弊,从而制定最佳的平衡方案。
3.IHC检测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控制建议
组织处理标准化:
组织处理 标本离体后应尽快(1小时内)放入10倍体积固定液中,记录标本离体和进入固定的时间,标本须每间隔5 mm切开,以保证固定液的充分渗透。
固定液类型 固定液为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若使用不同固定液,则应对比10%NBF进行认证。
组织固定时间 组织固定时间应为6~72小时。
检测标准化:
抗体选择 严格选择经临床证实具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抗体,即染色结果阳性病例与临床内分泌疗效认证分析至少达到90%的符合率,而阴性病例应达到95%的符合率。根据研究报道结果,《指南》推荐可采用的ER抗体包括1D5、6F11、SP1、 ER2.123+1D5,PR抗体包括1294、312以及FDA 510(K)-clear ER/PR kit。 ' p- V; d, p( u& K( o
对照设立 每批检测均须设立阳性、阴性对照。外对照可采用细胞株或子宫内膜组织,应包括从阴性到强阳性的不同表达水平,尤其应有中度阳性表达对照。阳性内对照为染色标本中的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应注意对照细胞必须呈现弱、中、强的不等量、不同程度表达,若仅少数细胞呈均一阳性,则可能由于分析敏感性不足,使肿瘤细胞低至中等表达时不能被检测到而呈现的假阴性现象。阴性内对照可为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结果判读标准化:
IHC检测结果必须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①关于染色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应观察并通过人工或图像来评估切片所包含的所有肿瘤细胞,而且应计数和评估100个以上的细胞;②应记录和报告染色强度(弱、中、强),并参照阳性对照评估整张切片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着色强度;③在解释结果时,对于可考虑为阳性(阳性肿瘤细胞 ≥1%)的标本,应避免使用类似“可疑阳性”的术语,而阴性检测结果(阳性肿瘤细胞<1%)的判定应在内外对照良好染色的情况下进行,对于任何缺乏阳性内对照(正常导管上皮细胞)的切片,均应更换蜡块重新染色判定,报告应为“无法判读”,而不是“阴性”,而且无法判读时应特别指出原因。当染色切片中不存在阳性内对照时,病理医师可根据肿瘤细胞的ER/PR表达水平、组织学类型、固定情况和外对照染色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分析。若内、外对照均未出现应有的反应,则不能报告患者的测试结果,应在标准条件下重新进行测试直至出现良好的对照染色。
对于一些通常呈HR阳性的组织学类型,如小管癌、小叶癌、黏液癌和诺丁汉(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癌,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报告应给予特殊提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