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是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不同领域,如实验室分析、环境监测、植物检测、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样品采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方法。以下是样品采集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
1. 代表性原则: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反映整个被检对象的组成和质量。
2. 典型性原则:对于特殊样品,要准确采集符合检测目的的典型样品,并可能需要对照样品。
3. 适时性原则:及时采样以保证样品的时效性,避免因时间延长导致样品性质变化。
4. 程序原则:采样、送检、留样和出具报告均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手续完整,责任分清。
样品记录:
样品记录通常包括样品名称、生产日期和批号、采样地点、时间、数量、包装方式、供样人、采样方法、采样人及签封等信息。
样品采集的一般程序:
1. 检样:从被检库中采集的少量样品。
2. 原始样品:将多个检样集中得到的样品集合。
3.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混合均匀后抽取的部分,通常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查及备查仲裁使用。
样品采集方法:
1. 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样本代表性最佳,抽样误差最小。
2. 代表性抽样:基于样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采样,获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部分样品。
植物样品的采集:
1. 粮食作物:多点采样,避开田间效应,采用梅花形或S形采样法。
2. 水果:根据果园类型分类采样,沿对角线等距或交叉对角线采样,记录树龄、长势和载果量。
3. 蔬菜:按对角线或S形采样,四分法缩分。
4. 黏稠半固体样品:按件数1/2的平方根确定取样量,分层取样。
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
取样工具必须无菌,避免污染。
1. 包装: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成分逸散。
2. 标识:清晰标注唯一编号、采集日期及类型,使用油性marker笔。
3. 分装:按实验需求分装,长期保存于-80℃,短期-20℃或4℃。
4. 运输:确保低温未解冻,足量干冰,使用厚实保温箱。
环境样品的采集:
1. 水环境:包括瞬间水样、混合水样和综合水样,考虑采样点的断面布设和点位布设。
2. 土壤样品:确定采样点,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采用单独样、混合样、分层样或背景值剖面样。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 采样量:一般为1-3kg,混合样品需反复按四分法舍取。
2. 采样时期:根据调查目的,如需同时掌握作物受污染状况,可按季节或作物收获时期采样。
3. 农田土壤:确立土壤监测单元,考虑土壤污染途径。
临床试验中生物样本的采集:
1. 采集前准备:确保采集人员授权并培训,物资接收完整。
2. 采集:与受试者和研究护士约定时间,记录表格及时填写。
3. 预处理:根据操作手册进行处理,如冰浴或常温放置,离心处理。
4. 储存:选择合适的温度(-20℃或-80℃),避免自动除霜冰箱。
5. 运输:提前预约冷链物流,确保运输温度和样本安全。
不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 血液、尿液、唾液:注意采集量、抗凝剂选择,避免溶血。
2. 细胞、组织、脑脊液:确保样本代表性,分装保存。
3. PBMC细胞:按实验量的3倍收集,避免反复冻融。
注意事项:
1. 标记:使用油性marker笔,防止冷冻导致字迹模糊或脱落。
2. 分装:避免反复冻融,使用低吸附冻存管。
3. 记录:详细记录采样时间、处理步骤、保存位置及异常情况。
4. 运输:确保足量干冰,及时跟踪快递物流。
通过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指南,可以确保样品采集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从而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